close
關於藝術投資或是收藏,許多人總是會在門外徘徊以及觀看,這樣的現象有兩個原因,一個是因為價格門檻過高;另一個是因為對於藝術品不夠了解而產生距離感或是害怕的感覺。做為收藏的標的,藝術始終是特別的項目,特別是當代藝術。在這樣的當代所指的是一種共時性,當代藝術是能即時和我們所身處的世界對話,作品和觀者或是觀者所處的世界能有雙向的互動性。

文中提到,以往身分背景如一些名流富豪或是藝術經紀人的收藏家。也因為教育、投資等機制所造成的文化和經濟資本流動,以及藝廊、銀行等機構的支持,在眾多因素交相匯聚之下,可以發現從20世紀下半葉開始,對藝術有所偏愛和熱情的新興收藏家出現,這批收藏家身分更趨普羅,投注的熱情和精力也完全不遜於傳統收藏家。

近期在台北當代藝術館的展覽<隱行者—宮津大輔:一位工薪族的當代藝術收藏展>,就是展出宮津大輔所收藏的六十一件作品。宮津大輔(Miyatsu Daisuke)一位典型的上班族,十七年間收藏超過了三百件當代藝術品,從一開始收藏的草間彌生的作品,包括繪畫、錄像及裝置。至於,如何開始收藏? 三十歲的宮津大輔突然產生一個疑問,就是我們可以買藝術品嗎?這個疑問在他心頭盤旋許久,在不認識任何收藏前輩,在無從諮商的情況下,宮津大輔直接打電話給收藏草間彌生作品的美術館,幾分奔波之後,分期付款買了第一件草間彌生在1953年藝術品<無限的點>。宮津先生也相當熱愛藝術,在1999年,宮津大輔更在千葉縣住宅家提出桃紅色亮眼的外屋「夢想之屋」的計畫,放置宮津大輔的收藏,甚至邀請其它藝術家為夢想之家創作專屬作品。

另外美國的沃格爾(Herbert & Dorthy Vogel)夫婦也是屬於平凡老百姓的平民收藏家,先生赫伯特是郵局職工,妻子桃樂茜是圖書館館員,然而因為愛好藝術到藝術就等於是生活的程度,讓他們的生活有了不一樣的改變。赫伯特的收入悉數用於收藏,桃樂茜的薪水則應付兩人生活的支出,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們其實無法像富豪收藏家一樣,痛快的大手筆出錢購買心愛的藝術品。然而因為他們的真誠與熱情感動了藝術家,所以藝術家們都願意用小額定期的付款方式來讓沃格爾收藏大量佳作。

從宮津先生或是沃格爾(Herbert & Dorthy Vogel)夫婦身上可以清楚了解到,藝術收藏不再是有錢人的專利,藝術應該是能夠親民的;不再是遙遠的。人人都可以是藝術收藏家,只要你想你喜歡藝術。
文整理摘錄自典藏藝術雜誌 及 藝術收藏+設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樸藝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